高考终于结束了,很多考生为了放松而开始疯玩,还有的考生则陷入悲观失望的情绪中。心理学专家认为,放松绝不是放纵,而长期处于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中,更会有害身心健康……
人们在面对决定自己命运的事情时,总是有些措手无策。大家都还记得“范进中举”的故事吧,由于过度的高兴,差点要了范进的命。可见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高考结束了,家长和考生都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然而,此时考生的精神状态仍然是不能忽视的,因为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心理压力的自然消失。相反,随之而来的对考试结果的预测和获知,会让许多考生有不同程度的突发性心理冲突和出现生理紊乱现象。因此,此时的心理调适,与考试之前以及考试之中同样重要。
高考结束后,考生适当地放松一下,是完全可以的,也是应该和有益的,但过度沉溺于完全的所谓放松状态,对其身心发展极为不利。比如有的考生不分昼夜地沉迷于网吧中,有的考生为追求刺激而无节制地酗酒和打游戏,还有的考生夜以继日看光碟等等。这种过度的放纵生活,往往会使考生在心理上形成空虚和麻木的精神状态,不利于以后的大学生活。家长和老师对考生的这种无节制的放松心态进行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放松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者出外旅游。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性学习”,比如看些文艺类书籍等。
也有一些考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陷入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这时的他们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觉得能力不如人,低人一等。一些性格内向的考生,还可能由于过分焦虑、恐慌、烦躁等而“走极端”做出傻事。这些受消极情绪困扰的考生,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复杂情绪,想办法帮助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心理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会及时排除孩子们的各种心理困扰。比如,对那些把落榜看成是自己前途终结的考生,家长应帮助他们做好敢于面对现实、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让孩子明白,高校录取名额总是低于考生的总数,总是有人要落榜,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落榜,也还可以通过自学拿到大学文凭,或者从事其他事业。大量事实表明,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有志之士,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的大有人在。如果是考生的成就动机太高,家长和老师就应当让考生学会重新估价自己,建立一个适当的奋斗目标。
其次,帮助孩子学习一些必要的自我心理调适技术。常用的心理调适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转移思路法 离开令人不快的情境,转移到高兴的情景或事情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打球、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等,忘却烦恼。
亲近动物和植物法 走入大自然,与动植物亲近,让植物的生机盎然、小动物的顽皮可爱来感染自己,排遣心中的烦恼,改变自己的阴郁心情。
理喻反向法 为失败寻找“借口”,或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暂时摆脱困扰,排除自卑心理,平静下来之后,再仔细分析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谈心法 把心里的郁闷或牢骚倾诉于自己最亲密和信赖的人。这种谈心不仅可以用面对面的方式,也可用写信的方式来交流。有时候,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能是错误的,朋友的一番话可能会使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自我暗示法 不妨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只要有自信,任何人都不能使你自卑。
日记法 把内心的愤恨和痛苦尽情地宣泄在日记中,别人也不会知道,慢慢地自己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补偿升华法 以其他方面的成功(例如学得某种专长)补偿高考失败造成的痛苦;把不良情绪导向积极方面,通过做出突出成绩化解心理矛盾,获得心理平衡。
宣泄放松法 把积压在内心的消极情绪释放出来,或大声喊叫,或痛哭一场,或“潇洒”玩一回(当然要有益),通过宣泄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5日第8版